教育部调研衡水“课间圈养”现象,关注学生10分钟自由活动权益

衡水新闻网 阅读:4 2025-07-13 22:37:27 评论:0

近日,教育部针对衡水地区学校普遍存在的“课间圈养”现象进行了深入调研,并强调要确保学生每天有至少10分钟的自由活动时间。这一举措旨在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,促进教育公平,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。

“课间圈养”现象,即指学生在课间休息时间被限制在教室或指定的活动区域内,无法自由活动。这一现象在衡水地区尤为突出,由于高考竞争激烈,许多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,采取了严格的管理措施,导致学生课间休息时间被严重压缩。

教育部调研结果显示,衡水地区部分学校的“课间圈养”现象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。长时间的学习和缺乏运动,使得学生容易出现视力下降、颈椎病、肥胖等健康问题。此外,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受到限制,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。

针对这一问题,教育部要求衡水地区各学校要切实保障学生的自由活动时间。具体来说,学校应确保学生每天有至少10分钟的自由活动时间,让学生在课间休息时能够自由活动,放松身心。

为确保学生自由活动权益得到落实,教育部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:

1. 学校要合理安排课间休息时间,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由活动。

2. 学校要加强校园安全管理,确保学生在课间休息时的安全。

3. 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,提高教师对课间休息时间重要性的认识。

4. 学校要建立健全学生课间休息时间监督机制,确保学生自由活动权益得到保障。

5. 学校要鼓励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,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综合素质。

实施这一举措,对于衡水地区学校来说,既是机遇,也是挑战。一方面,学校要转变教育观念,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,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;另一方面,学校要切实保障学生的自由活动时间,提高教育教学质量。

总之,教育部调研衡水“课间圈养”现象,关注学生10分钟自由活动权益,对于推动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希望衡水地区各学校能够积极响应教育部的号召,切实保障学生的自由活动时间,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。
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    关注我们

    衡水新闻网提供本地新闻、政策解读及电子版报刊服务,打造衡水市对外宣传核心窗口